7月25日至8月1日,由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暑期骨干教师、新教师培训活动圆满收官。本次培训覆盖全学段,涉及16个学科,吸引4000多名教师参与。培训亮点纷呈,在AI技术赋能、跨学科实践、课堂样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新探索,在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效益、学科知识建构等维度实现新突破。
一、专家引领,深植前沿理念
培训团队由省内外专家、市区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学名师组成,围绕AI技术赋能、跨学科融合、用学课堂改革等主题,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培训团队结合中高考真题、鲜活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参训教师打开了教育教学新思路,引导教师及时将最新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二、学段聚焦,提升教学效能
小学阶段聚焦“科技赋能+教材深耕”。语文引入AI辅助写作,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写作问题,实现习作智能批改与“二次写作”能力提升;数学结合真实情境培养学生数感与空间观念;英语构建“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新质教研体系;科学学科以“研究土壤”等单元为例,通过生活化实验培育学生科学思维。
初中阶段聚焦课标引领与中考改革。语文通过“用学课堂”六环节,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建构知识;数学回归教材,强调“用教材教”,结合综合实践项目深化知识理解;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聚焦中考试题分析,明确素养导向命题特点,提出针对性教学改进策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生等学科则从试题反哺课堂出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跨学科思维。
高中阶段聚焦核心素养培育。语文、英语紧扣高考命题导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学习进阶型作业设计”“实验创新”为核心,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科学探究等能力;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探索AI融合、学科实践等路径,助力学生理解教材逻辑,架构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养。
三、理实融合,强化互动研讨
培训采用“专家引领+课例示范+互动研讨”模式,促进理念落地与经验共享,确保培训成果可转化、可迁移。初中语文邀请骨干教师解析“用学课堂”理念,结合《春》的导学案设计开展现场研讨;高中地理通过“水循环”“喀斯特地貌”等课例观摩,组织青年教师演课、骨干教师点评,碰撞教学思路;小学数学以“做思共生”课堂理念为指导,开展课例剖析与教学设计实操,形成“理论讲解—实践演示—互动打磨”培训闭环。
四、多元测评,巩固培训成效
各学科依据自身特点,在“用学课堂”基础上,采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试题分析、作业设计、论文撰写等多样化测评形式,强化培训效果。测评中,全体参训教师积极分享教学经验、教育智慧,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暑期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高层次学习交流平台,有力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赣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