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连云港市“瀛洲名校大讲堂”高中语文展示活动在赣榆高级中学举行。活动围绕“‘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探究”这一主题,旨在深入推进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赣榆区正在实施的“三名工程”以及区教研室推进的“用学课堂”范式,转变学科育人方式,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次展示活动分名师教学示范和专家主题讲座两个环节。
在教学示范环节,仲玉梅老师执教的《自己之歌》利用AI智能回答技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解读诗歌,这是赣中AI批改作文实践下阅读教学的新尝试;匡立庆老师执教的《精彩就在转折处》作文指导课以期中考试作文题为导入,迅速吸引学生进入文本,从小处切入,透彻讲解记叙文转折写法,通过五个作文片段深入剖析转折的好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赵仲春老师针对“文字失语症”,结合时事热点,演绎《让表达更深刻》作文指导课,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度表达;刘晓燕老师执教的《小说主观题答题策略》紧扣新高考要求,让学生从研究高考题入手,自主命题感受命题特点,体会出题意图,生成答题策略,并修正真题答案,强调随文答题的重要性。
在专家讲座环节,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赣榆高级中学王经军书记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作文新探索”主题,就传统人工批改作文的弊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要求、智能作文批改的实践探索以及智能作文批改的反思等四个方面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强调,智能作文批改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其价值和潜力不容忽视,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所以,我们应合理利用,结合人工批改的优势,构建一个既高效又人性化的作文评价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的初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高级教师、苏州中学周鹤风老师《跨越高考作文高峰的三大基石》的精彩讲座,是他多年来对作文教学深入思考和深度探究成果的鲜明体现。周教授旗帜鲜明地指出,作文教学尤其是高考作文要培养学生的三个关键能力,即基于材料生发观点的破题能力、基于主题深入分析的破理能力以及基于体验表达独见的破俗能力。周教授明确指出:破题、破理、破俗三种关键写作能力可视为高考考场作文进阶的三大基石,对应着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与境界,三者相对层进同时又统合于文章之中,共同构成高等级(一类卷)作文的显著特征。
每一次研修学习都是一场思维的碰撞,一次成长的契机。精彩而充实的展示活动让参训老师眼里有亮光,心中有力量,脚下有方向。四位名师课堂教学展示精彩纷呈,启发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研究,不断推进课堂转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两位作文研究专家的讲座既呼应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高屋建瓴,又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贴近地气;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性,干货满满,亮点纷呈,给参与活动的老师以很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