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276948/2024-00004 | 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发布机构: | 赣榆区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4-01 |
信息名称: | 关于印发《石桥镇“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号: | 石委发〔2024〕13 | 主题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 |
石委发〔2024〕13号
关于印发《石桥镇“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各相关单位:
《石桥镇“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石桥镇委员会
石桥镇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日
石桥镇“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组织开展“治理高额彩礼 减轻人情负担 推进移风易俗”行动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切实治理农村高额彩礼,减轻人情支出负担,大力推进婚嫁领域移风易俗,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村、各有关单位要确保在2024年底前,推动“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取得明显进展成效,进一步形成移风易俗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治理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的长效机制,有力遏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婚嫁领域移风易俗成为农村群众行动自觉,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一套宣传体系。要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体系,镇级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报道,线下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等传统节日开展移风易俗宣教活动,印制移风易俗倡议书,广泛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大力宣传倡导低彩礼、零彩礼等婚事新办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发布情景剧等移风易俗宣传短视频,用群众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打造“新风小剧场”移风易俗宣传品牌。充分利用文明实践所(站)、农村集市、村务公开栏、各村大喇叭、文化墙、户外电子显示屏、镇村文化广场等直面群众的宣传阵地,设置文明新风公益广告、文化墙、遵德守礼提示牌等宣传内容。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五老”人员、先进典型、红白理事会成员等群体作用,进村入户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先进故事宣讲等主题宣传活动。要结合创作富有特色的快板、三句半等主题文艺作品,把弘扬正确婚恋观、家庭观、人情观作为文化下乡活动重要内容,形成家喻户晓、覆盖城乡的宣传格局。(责任单位:宣传办、文化站、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镇妇联、各村)
(二)制定两个行为规范。
1.制定移风易俗细则。突出村民自治原则,以村为单位,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移风易俗细则,明确结婚彩礼和人情往来最高限额等具体约束性措施,约定人情彩礼标准,告诉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应该如何操作、不该做什么,使其成为群众普遍遵守的操办准则。(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各村)
2.修订各类规范民约。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三个“一张图”典型方式,在充分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指导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充实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移风易俗内容,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规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各村)
(三)加强三类示范引领。
1.机关干部率先垂范。开展“移风易俗我先行,机关干部作表率”主题活动,引导机关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承诺和严格遵守“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等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责任单位:党政办、组织办)
2.基层党员示范带头。对照区“人情减负”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各村党员干部、各企业党员在操办婚事前和操办丧事后,要及时向本级党组织和红白理事会同时报告情况,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红白理事会监督,并主动按干部管理权限向镇纪委备案。加强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处理。(责任单位:党建办、镇纪委,各村)
3.先进典型模范带动。发挥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杰出青年以及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倡导者和践行者。指导各村通过红黑榜等方式培育、选树、宣传一批人情新风等移风易俗先进典型,逐步形成弘扬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宣传办、团委、妇联、工会,各村)
(四)开展四个专项行动。
1.开展文明实践专项行动。广泛开展主题团课、承诺签名、“新风故事汇”等移风易俗主题活动;编排相声、小品、快板、情景剧等一批精品文艺节目,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展演镇村行”文艺演出,结合“榆见文明”大讲堂,组织开展百姓名嘴说新风、民间艺人唱新风、村民群众议新风等移风易俗讲堂活动,搭建农村青年婚恋教育、婚恋交友、婚姻服务平台,推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入行。(责任单位:宣传办、文化站、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团委、妇联,各村)
2.开展家庭文明专项行动。以“传家训、晒家风”为主题,开展优秀家风家规家训评选活动,线上线下集中展示好家风好家训。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美好人家、好婆婆、好媳妇等家庭文明先进典型评选,组织开展家风故事宣讲活动,倡树家庭文明新风尚。(责任单位:宣传办、妇联,各村)
3.开展群众自治专项行动。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的指导,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对高额彩礼、人情攀比等进行引导和治理,破除“礼金越高、面子越大”的攀比心理。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议事协商,积极组织开展婚嫁服务、邻里互助等活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各村)
4.开展依法治理专项行动。及时督促签订从业行为责任书,规范操办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派出所、市场分局等职能部门要对利用婚丧嫁娶借机敛财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点整治。设立举报电话,对群众操办婚嫁事宜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市场监管分局、派出所,各村)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各有关单位要把专项治理行动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一体推进。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行动方案,逐项分解任务,建立管用有效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全面有序推进。
2.压实工作责任。镇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压实工作责任,加强条线监督管理,强化协同联动,共同推动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把移风易俗列为重要工作内容,深入教育宣传和发动群众,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3.推进长效管理。要创新方法手段,形成一套目标清晰明确、运行有章可循、监督评价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通过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工作指导。要将移风易俗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年度述职述廉报告内容,对整治工作开展不力的,取消其参与基层组织类、社会治理类、精神文明类等选优评优资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工作成效,让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成为群众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附:赣榆区“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责任清单
附件:
赣榆区“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
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责任清单
纪委依据有关党内法规和文件要求,建立完善党员干部操办婚嫁事宜报备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监督管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处理。
组织办要对党员干部婚事新办、抵制天价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等作出相关规定,加强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治理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推进移风易俗落实情况纳入村“两委”年度目标考核。
宣传办要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先进典型和生动实践,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推进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引导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将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积极引导各类自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各类移风易俗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两微一端”等各类媒体常态化做好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等移风易俗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宣传报道,拍摄发布系列宣传短视频,开展舆论监督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抵制高额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舆论氛围。
派出所要加强对利用婚丧嫁娶借机敛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综合行政执法局要严厉查处婚丧用品店(摊点)、花店超范围经营、占道经营和无证经营行为。
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要开展移风易俗倡议,加强宣传引导,指导各村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其中。制定移风易俗细则,出台具体约束性措施,约定人情彩礼标准。综合运用教育、规劝、奖惩等方式,对高额彩礼等问题进行治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婚嫁服务、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三个“一张图”典型方式,指导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充实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移风易俗内容,将移风易俗工作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司法所要支持和指导各镇为有需求的婚姻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婚姻家庭矛盾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
文化站要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繁荣相关文艺作品创作,开展“移风易俗展演镇村行”等主题文艺演出,把弘扬正确婚恋观、家庭观、人情观作为文化下乡活动重要内容。
市场分局要指导餐饮企业加强对婚庆等活动食品浪费监督管理,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开展婚丧市场相关专项治理。
工会要发挥各级劳动模范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职工自觉投身移风易俗新实践,争做移风易俗倡导者和践行者。
团委要加强青年正确婚恋观教育,为农村青年提供婚恋教育、婚恋交友、婚恋婚姻等服务。将抵制高额彩礼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主题团课,发挥杰出青年示范带动作用,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文明乡风宣传活动。
妇联各级妇联组织、妇联干部要当好正确婚恋观的宣传员、引导员。组织开展婚姻与家庭公益讲座,宣传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和家庭观;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开展“传家训、晒家风”等主题活动,评选表彰各类家庭文明先进典型,发挥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村青年提供婚恋教育、婚恋交友、婚恋婚姻等服务。
各村要把专项治理行动摆上重要位置,强化问题导向,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常抓不懈推动农村风气持续好转。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探索常态长效推进移风易俗的措施和途径。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指导各村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实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等移风易俗内容,充分运用“积分制”、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方式,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婚嫁评议、邻里互助、道德评议、专题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青年正确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广泛开展家庭、家教、家风等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村的引领作用,运用“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奖励模式,褒奖激励先进典型。深入挖掘移风易俗优秀案例,及时提炼经验做法,打造移风易俗特色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