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76534/2024-00003 分类: 其他/其他
发布机构: 赣榆区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1-10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赣榆区关于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指导意见》的函
文号: 赣工信发〔2024〕3 主题词:
内容概述:
时效:
阅读次数: 字号:【
关于印发《赣榆区关于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指导意见》的函

各镇(园区)、区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加快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我区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我们制定了《赣榆区关于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指导意见》,现转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赣榆区关于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指导意见

连云港市赣榆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1月10日

赣榆区关于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指导意见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加快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粮油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我区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订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以“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工艺现代化、效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为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分业施策,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重点在石化化工、冶金、纺织服装、建材、机械加工、轻工等行业领域,针对仍然保留较多传统工艺生产方式的企业,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到2025年,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引导实施老旧装备更新重点项目、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力争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100%达到基准水平以上,其中达到标水平的产能比例达30%以上,支持建设“传统产业焕新特色园区”。到2027年,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新一轮改造升级,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行业发展质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工作任务

(一)冶金行业领域。针对冶金行业部分存在的“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结构性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不高”等问题,聚焦钢铁和有色金属等领域,严控产能、优化存量,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特种材料开发,加快低碳冶金技术、近终形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推广,进一步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和低碳绿色发展水平。

钢铁行业加快向绿色低碳、高端特色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提升高端钢铁材料自主可控生产研发能力。重点深化高洁净度冶炼、先进微合金化、控轧控冷等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低碳冶金技术、近终形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推广,推广无头轧制、富氧冶金,有序发展短流程工艺。

(二)石化工行业领域。针对石化化工行业部分存在的“企业生产装置老旧、精细化功能化新材料研发不快、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足”等问题,持续推进布局调整,加快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加速信息技术赋能,加强精细化、功能化新材料研发,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绿色制造水平,实现产业布局集约化、产品结构高端化、生产绿色低碳化。

石油加工业。加快向绿色、低碳、高端方向发展,深度推进节能减排、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创新,推动深度低碳延伸加工,差别化发展特种油、高端润滑油和特种沥青等高附加值炼油产品,提高中高端石化产品占比。推进原料多元化,加快建设大型石化龙头装置,合理发展轻烃裂解、烷烃脱氢、甲醇制烯烃等多元化烯烃产业,提升副产品资源化利 用产业水平,培育优势产品链和特色企业,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精细型烯烃产业链。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加快向绿色低碳、高端特色方向发展,重点推进产品质量高端化升级和工艺技术绿色化升级,满足环境保护日益严格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重点培育壮大硅材料、氟材料、聚氨酯及其原料、高性能纤维、无机化工新材料、高性能橡胶材料、塑料新材料、

特种工程塑料等细分领域,优化精细化工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占比,提高精细化、功能化、特色化发展水平。

(三)机械加工行业领域。针对机械加工行业部分存在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老旧、高端产品供应不足、部分基础工艺环节能耗偏高”等问题,聚焦金属制品等领域,坚持强化基础工艺创新与发展高端产品并重,着力突破先进工艺及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大力发展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推进一体化压铸成形、复杂异型结构旋压、高速精密多工位锻造等先进工艺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为高端装备和主机产品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金属制品业。加快向绿色低碳、高端特色方向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智能化变革,提升行业质量效率。重点发展高端铸件、锻件等产品,突破掌握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砂型3D 打印、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温热锻、复杂异型结构旋压、高速精密多工位锻造、冷热径向锻造、冲锻复合近净成型、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铸件余热时效热处理等先进工艺技术,加快推进产业化应用。

(四)纺织行业领域。针对纺织行业部分存在的“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水平不深”等问题,顺应消费升级变革趋势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中高端纺织服装和产业用高性能纺织品,推进产业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推行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纺织行业发展运营模式转型。

服装、服饰业。加快向品牌化、高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提升创新设计、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服装企业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柔性化、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转变,重点发展智能穿戴、功能服装等高附加值服装产品,推动服装产业向时尚、品牌、绿色转型。

纺织业。加快向绿色低碳、高端智能方向发展,重点突破节能减排清洁整关键技术,促进低温印染、小浴比低能耗间歇式染色等节能降耗技术推广,加快非水介质印染、针织物连续印染、低能耗印染等治污减排技术应用。发展涤纶、锦纶、氨纶等纤维的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印染生产MES 系统及方案,生产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控制及生产流程自动化等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差别化、功能化、智能化的高性能纤维及高档纺织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

(五)轻工行业领域。针对轻工行业部分存在的“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聚焦食品和造纸等领域,顺应消费升级变革趋势和低碳环保要求,加快工艺装备更新改造、产品研发创新,稳步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需求适配能力,不断提高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

食品制造业。加快向安全、方便、营养、健康、多样化方向发展,培育自主品牌,支持食品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走高、精、尖的品牌化发展道路。推广普及数控化装备,推进关键工核心装备性能、功能升级换代。鼓励公共及技术(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建设,促进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造纸和纸制品业。加快向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加强对造纸产能能耗的科学管理,积极引导高效节能设备的利用。重点推广应用生物质热裂解和能源转化、低能耗蒸煮、靴式压榨、污泥余热干燥等节能降碳技术,加快循环利用和防污减排技术应用。完善废回收分类处理体系,优化废处理工艺和装备,全面提高废纸回收再利用率。

(六)建材行业领域。针对建材行业部分存在的“深加工比例偏低、中高端产品偏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足”等问题,聚焦水泥及制品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合理控增量、优存量,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和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建材产品深加工比例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高端绿色发展。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加快向高端、节能、绿色方向发展,重点开发绿色环保型水泥制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高端安全玻璃与技术玻璃、光伏建筑一体化制品、特种陶瓷等;在“无废城市”与“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提高装配式建筑品部件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淘汰落后行动。持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挂单列表,并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坚决予以关停退出。根据排查结果,将相关企业应予关停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列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项目清单》,到 2025年,传统产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

突出质量效益等标准,深化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结合实际落实差别化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相关企业主动退出一批能效、环保和技术指标相对落后的低端低效产能,推动化工、造纸、钢铁、电镀、食品等重点传统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推动退出一批低质低效企业,优化资源要素,腾出发展新空间。

(二)老旧更新行动。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工艺先进、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生产装备,加快实施老旧装备更新升级和工艺流程优化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本质安全、环保及能效水平。化工行业,按照《江苏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化工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和新技术应用。轻工行业,主要对运行时间较长、产能较小、环保水平相对较差的生产线(如2万吨/年左右造纸、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等);纺织行业,主要对接近淘汰年限且能效、环保、安全、技术等指标弱化的生产设备;冶金、机械加工等行业,主要对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职工劳动强度大、运行年限较长的生产设备(如低能效熔炼、铸造设备等);其他行业领域,主要对企业使用年限较长和环保、安全、技术指标落后的老旧生产装备以及不利于职业卫生保护且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生产设备。

(三)绿色转型行动。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及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传统行业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突出钢铁、炼油等高耗能行业,组织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和专项节能监察。对照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水平,梳理全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生产装置能效现状,“一企一策”制定能效提升技改方案,开展能效领跑行动,推荐遴选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建设,鼓励企业加快绿色工艺升级,着力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绿色化水平。

(四)产品提档行动。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新品种开发和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聚焦个性、时尚、绿色、健康化需求,大力开发一批附加值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中高端消费品;聚焦重大项目、高端装备等配套需求,加快开发一批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高端新材料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支持企业主导或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省每年评定一批“传统产业重大创新产品”。推动企业供给模式转型,大力推行服务型制造,加快从以卖产品为主向卖“产品+服务”转变,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鼓励服务化升级重点项目建设。

(五)布局优化行动。根据本地传统产业发展实际,研究提出一批《工业园区(集中区)改造提升项目清单》,推进工业企业集中连片改造、乡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通过连片区块内企业整治腾退、建设小微企业园等形式对老旧工业园区(集中区)进行内涵式挖潜、集约化利用,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新空间;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企业引导和支持,有效解决早期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配置碎片化、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帮助和引导企业加快集聚发展。支持加快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引导区外布局分散的企业入园进区、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的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深化南北产业合作,积极争取苏南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有序转移。重点围绕关键基础工艺环节(如印染、铸造、电镀等),及富有地方特色、具有竞争优势特色产品(如食品、纺织、木业、冶金化工新材料等),鼓励争创“传统产业焕新特色园区”。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工信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协调解决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运行科,主要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定事项。

(二)分推进实施。建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镇(园区)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沟通,统筹协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督促落实、项目推进及成效总结等工作。围绕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清单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各项任务的落实。各镇(园区)要结合产业实际,明确重点行业领域和年度目标任务,形成一批实施焕新工作“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清单,共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建立调度制度。建立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调度制度,区工信局加强指导,对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开展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服务型制造、经济监测分析、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各镇(园区)经发局要加强本地企业情况摸排和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