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68127074/2024-00015 | 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
发布机构: | 赣榆区气象局 | 成文日期: | 2024-12-09 |
信息名称: | 赣榆区气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
文号: | 无 | 主题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 |
2024年以来,赣榆区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市气象局的科学指导下,党建工作被中国气象局党组表彰,政府主导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海州湾海洋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区气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围绕“高质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气象监测“最后一公里”工程。2024年,区气象局根据区政府工作要求,在海州湾海洋牧场平台建设海洋自动气象站1座,在琴岛天籁码头建设自动气象站1座,全区已累计布建20座陆地加密自动气象站和3座海洋气象监测站,陆地监测网格点密度提高到8公里,气象监测项目从常规气象要素向海洋气象要素、能见度、太阳辐射等领域拓展。
二是高质量开展国债重点项目建设。11月3日,江苏省“十四五”气象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赣榆X波段雷达建设项目顺利竣工,该项目的建成填补了我区高精度天气雷达观测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区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上取得了重大突破。10月16日,连云港市首部激光测雾雷达在赣榆区琴岛天籁游客码头建成。该项目能够精确测量大气水平能见度、监测预警海雾,最大限度地减少海雾对海上航线的影响,提升了海上安全生产和观光旅游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我区短期(7天)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和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提高3%左右,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91%。区、镇、村三级应急联系人和海洋渔业、城市运营(出租、公交、工地等)、种植大户等9千余人纳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库,每年免费发送预警信息二百余万条。
四是重大天气过程和社会活动保障更加有力。针对我区今年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强降雪、低温雨雪冰冻以及区域性强降水、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区气象局启动全区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3次,为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气象保障。此外,区气象局还紧紧围绕春运、汛期、秸秆禁烧、高中考、森林防火等重要农事季节和重大活动,积极开展气象决策服务,制作编发13个种类气象决策服务产品,为党委政府开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加夯实,政府主导气象事业发展机制更加健全
区气象局聚焦事业发展关键领域,通过完善政府主导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气象更高质量发展,明确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模式。不断健全政府主导的气象事业发展机制和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在全市各县区率先建立区、镇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气象应急工作群,实现重大气象灾害5分钟“叫应”各级主管的目标,为防灾减灾工作“抢”出提前量。各镇和重点行业内部均建立了气象灾害响应机制(一张图),明确各镇和相关单位应急联系人,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三、科技创新驱动,远海气象预警服务实现新突破
区气象局在国内率先实现综合利用海洋宽带、多轨卫星(“亚洲7号”、“天通一号”)、海洋增容基站、智能靶向发布等新技术,免费向渔船发布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保障了海州湾渔业生产的安全,也提升了我区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和影响力。2024年2月,赣榆区海洋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获全国气象系统2023年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十大典型案例。《中国气象报》多次报道,其中2月1日专题报道气象系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5周年海洋气象服务成效,介绍了全国8家单位情况,赣榆为全国唯一的县区局案例。
四、聚焦安全生产,社会监管职责担当展现新作为
一是全面深化防雷和升放气球三年行动计划。连续8年将防雷安全社会管理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安委办下发《区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镇级政府考核明细。二是组织召开全区防雷安全暨升放气球管理联席会议。联合应急、商务、消防、市场、文广体旅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气象主导、部门协同的防雷社会管理“核心圈”基本建立。三是防雷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单位实现全覆盖。梳理并更新全区65家防雷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单位,实现防雷重点行业社会监管全覆盖,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5份,企业隐患整改闭环工作和行政处罚全面完成。同时还与辖区内施放气球企业、防雷中介技术服务公司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五、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现代化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区气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工作任务部署,紧紧围绕《局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各项工作任务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坚定不移地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防御体系,强化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先导作用,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体系,不断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气象预报能够第一时间发送、相关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紧急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处理。加快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重点围绕防灾减灾、海洋安全、生态保护等领域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通过建立“监测到位、预警及时、信息畅通、覆盖面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和实施城乡一体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气象服务、网格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等措施,完善海洋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
(三)全面服务保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继续为全年重要农事节气、重要节日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同时推进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建设、建设跨部门合作机制以及开展人工增雨缓解大气污染作业等工作。
(四)履行监管职能,确保气象安全无事故。积极履行气象防灾减灾和安全监管职能,强化政府和企业的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开展气象社会安全治理行动,确保全年无重大气象安全事故发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