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65/2024-00299 信息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赣榆区政府 成文日期: 2017-01-17
文号: 重点领域:
信息名称: 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件下载: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阅读次数: 字号:【
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年1月17日)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一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大力实施“港口带动、产业强区、创新引领、融入主城、协调发展”五大战略,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狠抓经济运行调度,有效应对经济下行挑战,统筹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20亿元,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0亿元,增长10.2%;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亿元,增长21.4%;

——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亿元,增长15.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300元,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800元,增长9.3%。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深入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力赣榆”进一步彰显

1、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一是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实现工业入库税收12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635亿元。石化、钢铁及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004亿元,占比达61.4%。四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965亿元,占比达59%。增规模工业企业33家。新海石化、镔鑫钢铁、神舟新能源3家企业列入市培强培优行动计划。在省经信委、省工商联公布的江苏省百强民营企业名单中,新海石化、镔鑫钢铁分别位列第66、68位。成功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新海石化100万吨重整及配套芳烃、26.9亿元的华电燃气发电供热、14亿元的神舟新能源二期、10亿元的金田集团BOPP、10亿元的一二三产融合体等项目134个。二是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粮食总产量达57.9万吨。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创成市级特色产业基地3个,千亩连片高效设施农业基地3个,万亩永久性“菜篮子”基地建设面积达10580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7.6亿元。水产品总量完成45.5万吨,新增设施渔业面积2000亩,农产品出口达1.1亿美元。三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0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1亿元,增长11.3%。临港综合物流园、银河物流、经济开发区汽车城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八届赣榆厉庄樱桃节、第二届赣榆厉庄沃田蓝莓采摘季系列活动、首届水蜜桃采摘节。秦山岛正式开岛运营。“三好优品”在全区成立1家镇级电商运营服务机构、220家村级电商服务中心。电商物流产业园被评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雅诚商贸被评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2、城乡功能不断完善。一是城乡发展描绘新格局。编制加油站布点、湾区开发、海绵城市示范区、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5个规划。完成新城医院以北区域和蓝色风光带海头节点规划设计,报批15个镇镇村布局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开展城区内地下管线普查,建成一套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二是滨海新城展现新姿态。稳步推进琴岛天籁景观绿化建设,栽植耐碱植物11万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3800米。完成朱蓬口、韩口港海洋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安湖湿地健康主题公园改造完成。三是幸福老城实现新提升。整修路面6.21万平方米、人行道12.6万平方米,更换路沿石3.6万米,改造检查井、雨水井860座,更换雨水篦1116个。无物管小区、单体楼环境明显改善。整治文化路、义塘路等低洼易涝片区5处。四是镇村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农村公路44.4公里,改造危桥19座。投资1.5亿元,实施农田水利项目8个;投资1.1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个;投资1.4亿元,实施小水库库区扶持项目12个,移民村基础设施项目90余项。

3、重点工程快速推进。一是港口功能不断完善。港区一期起步工程3个泊位获经营许可,201#液化泊位取得试运行期港口经营许可证及作业证。LNG项目纳入省“十三五”能源规划纲要。5#液化泊位、10#、11#通用泊位岸线完成重新申报。呈报港区7宗用海项目,2个项目获得省局用海批复。二是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实施重点在建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46个,竣工投产安彩新能源、劲美文仪、德友精工等项目60个,新增产值50亿元。2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9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01%。其中20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1.2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02%。三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防波堤二期工程有序推进,C段建设完成,A段LNG泊位区功能开展设计变更。石油管廊工程具备开工条件。G204至赣榆火车站与S242连接线建成通车。242省道、402省道加快推进。连盐铁路赣榆段、青连铁路江苏段超序时推进。黑纱公路开工建设。修补黑班线、石黑线13.8公里。

(二)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生态赣榆”进一步彰显

1、优化调整生态红线。按照生态红线区域只增不减原则,对大夹山生态公益林、塔山水源涵养区、小塔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区域进行优化调整,新增生态红线面积5.6平方公里,总面积达486.3平方公里。制定《赣榆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塔山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环保规划。

2、强化监管治理力度。履职能力显著提升。办结中央、省环保督察组转交环保信访案件58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1起。开展清理取缔“十五小”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十五小”非法加工点290余家、小火纸企业26家,对10家企业下达停止排污决定书,对12家企业实施永久性断电。加强大气、水污染防治。完成众邦化工、晨光塑业、先锋塑业3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整治燃煤锅炉126台,沿街餐饮油烟226家。绣针河通过环保部核查组现场核查。建成塔山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水体水质。实施镔鑫钢铁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等项目5个。

3、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区顺利通过验收。推进班庄镇、城头镇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开展1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新建20吨/日垃圾中转站4座,5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站4座,铺设污水管网20余公里。全面改善711个整治任务村村庄环境,创建一批环境整治村、康居示范村。组建2043人镇村保洁队伍,长效管护镇村环境。秸秆综工作连续五年实现“零火点”。

(三)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普惠共享体系,“和安赣榆”进一步彰显

1、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镇级公办中心园6所,新建、改扩建村级公园13所,8所幼儿园通过省优园现场评估。实施校安工程、“全面改薄”5.3万平方米。高考成绩实现全市“十八连冠”。“3+4”、“3+3”中高职衔接规模进一步扩大,赣榆中专开设五年制高职班。“依托网络平台,打造书香校园”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平安校园”监控联网指挥系统建成投用。柏纪荣老师被确认为全省重大典型、江苏最美人物,先进事迹在《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2、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共有88.5万农民参,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55元,农民个人130元。推行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实现市内和重大疾病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区人民医院成功挂牌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院完成国医堂、中医大讲堂、一体化中药煎药室及精品中药房建设,启动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区养老护理院、塔山镇卫生新院投用。新建、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0家,创成省示范村卫生室5家。

3、创业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8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7261人。加大创业资金扶持,互联网创业人员纳入创业小额贷款范围,累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400万元。推进捷诚留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建设,打造黑林镇、海头镇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实现区、镇、村全覆盖。

各位代表,2016年,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全区上下聚力攻坚克难、积极进取作为的结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受结构性减税效应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够;等等。今后,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〇一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7年,是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发力之年、阔步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机遇,以“践行新理念,建设新赣榆”为总要求,大力实施五大战略,着力构建活力北大门、实力北大门、魅力北大门、和安北大门,奋力打造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富、生态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新赣榆。

综合考虑2016年目标完成情况和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需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二〇一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开放引领,做大做强港口主龙头,加快构建活力北大门

提高发展能级。编制港区控制性详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现突破。疏港二路取得设计批复。完成LNG接收站项目核准、施工准备,竣工防波堤A段前方600亩围前期工作。15万吨级航道完成工可报告,1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二港池进港航道进入报批阶段。加快推进液体化工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海铁联运物流中心等三大物流基地前期工作。

提升服务功能。口岸正式开放进入国家层面,确保第九轮、第十轮临时开放及时获批。11.3公里管廊架、27.4万方码头后方罐区、一突堤底部多用途码头等配套工程投入运营。在稳定经营红土镍矿、木薯干、木材、钢材等货种的基础上,加大焦炭、硅石、高岭土等货种的组力度,确保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00万吨。

推进重点工程。开工建设4#液体化工泊位、华电2个通用泊位。完成起步区4个泊位港池10万吨级清淤升级、集装箱物流中心、进口木材检疫处理中心、3平方公里陆域吹填等四大工程。加快推进柘汪港前站及铁路支线建设。

二、坚持转型升级,快速提升经济硬实力,加快构建实力北大门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龙头成长、产业集聚、企业上市、创新升级”四大行动,全力推进三个“一批”,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750亿元。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1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新海石化、镔鑫钢铁产值再上新台阶,分别突破250亿元和245亿元,天明机械产值突破10亿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科学规划“4+1+N”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规模发展、集聚发展。四大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瞄准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全新“生态型、智慧型、服务型”的产业升级版现代化机电智慧产业园。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以资源统筹、园区共建、产业融合为导向,实现招商精准化、产业集聚化,全力推动产业强区新突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7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

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以富民增收为导向,推进农业园区化、产业化发展。续建水果园区南延东扩工程,进一步优化蓝莓、大樱桃、猕猴桃、黄桃“四个特色园区”。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0.5万亩。扶持发展一村一品,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新发展家庭农场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海州湾、蓝湾渔业园区扩大海珍品养殖面积,启动海洋科技城建设。柘汪海珍品园新增“陆海接力”深海养殖0.5万亩。

深入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推进14万平方米嘉会城建设,打造全新商贸圈。推进中旭物流二期、赣马物流园建设。规划建设城区农贸市场,迁建水果市场。打造蓝色滨海、绿色乡村、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精致保护开发秦山岛,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进夹谷山片区旅游开发。启动谢湖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创建工作。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2个、示范企业3家,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建设柘汪金融一条街,入驻企业超100家。启动金融生态优秀区建设,维护地方金融安全。新增金融机构1家。设立区应急转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坚持协调发展,描绘优美宜居新画卷,加快构建魅力北大门

提升城区形象。加快融入主城步伐,完成连临高速宋庄出入口连接线工程,提升228国道景观环境。推进“三河两地”开发,塑造高端居住、海滨旅游、商务休闲的绿色低碳示范新城。加快琴岛天籁建设,修建外海栈桥和游船码头,启动海洋广场和心海景观区建设。改造拓展老城空间,稳妥推进二道街等旧城改造项目5个,全年改造面积9.3万平方米。综合实施城市重要节点景观绿化工程,完成G204至火车站与S242连接线绿化工程。建成黄海路、金海路等城市园6个。

打造镇域特色。坚持因地制宜、特色立镇,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小镇。海头镇融合龙王文化,依托海洋乐园、渔业观光等资源优势,推进“食上海头鲜”项目建设。班庄镇依托抗日山和夹谷山农业生态观光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宋庄镇依托月亮湾生态园和沿海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理念,打造“丝路小镇”。柘汪镇开展小城市试点,推进沙河等3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

完善公共配套。连盐铁路、青连铁路赣榆段基本建成,赣马客货运站、石桥货运站主体完工。242省道、402省道、267省道建成通车。维护县道52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15公里。新增新能源公交车辆100台、建设充电桩25个,改造公交首末站4个。开通城头、门河、黑林3镇镇村公交。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项目。新建改建文化东路等4条城市道路。

突出生态防治。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完成青口河黑林桥、坝头桥水质自动站建设。实施青口河等4条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疏浚县乡河道13条。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大力治理垃圾、黑臭、畜禽、VOC等污染源,着力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落后化工产能。加快对燃煤锅炉和7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治理,推进金茂源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改项目建设。启动13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老刘河污水截流、徐福路两侧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

四、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快构建和安北大门

繁荣社会事业线。争创省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深入推进“全面改薄”、校安工程,新建公办村园15所,塔山中心小学、经济开发区小学建成投用。新建校舍7.4万平方米,加固校舍2.4万平方米。实施乡村教师“六有”安居工程,新建教师宿舍1万平方米。启动赣榆高中教育集团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工作,实施“英才倍增、定向优培、服务提升”三大工程,推进“123人才引进、542英才培育”两大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全民创业助推行动,完善“一条龙”式创业服务。建设2个创业型街道(乡镇),33个创业型社区(村)。创建省级示范卫生院1家,卫生室4家,迁建海头中心卫生院,建成班庄中心卫生院新院,新建、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0家。

织密社会保障网。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低保、五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城镇居民、新农合筹资机制和财政补助增长机制。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10套、2.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5万吨城市水厂,配套延伸输水管线,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统筹布点加气站,铺设高中低压供气管道,不断扩展城镇民用燃气覆盖面。

扩大社会治理面。织密技防监控网,建设技防城、技防镇、技防小区、技防场所、技防单位,打造“技防赣榆”。广泛开展平安村、平安校园等“五星级”创建活动。实施“211”培育行动,每镇打造2个村、1家企业、1所学校调委会示范点,矛盾纠纷调处率、解决率分别达98%和95%以上。集中攻坚化解一批重大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保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做好改革、脱贫、科技、文广体、双拥等各项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创新实干,担当作为,更加主动、更加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