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班庄镇:丘陵地变身“蓝莓园”

信息来源:赣榆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21

走进抗日山下、石梁河畔的班庄镇朱孟村蓝莓种植大棚,一排排整齐的盆栽蓝莓挂满了果实,村民们正在采摘。这里新引进的“蓝美人”蓝莓果不仅个头大、口感好,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曾经的丘陵地,如今在数智化种植技术加持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蓝莓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田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今年,我们家在暖棚里装了数智温控系统,果径在20毫米至28毫米之间,最大的可达30毫米,随着品质、甜度的提升,每个棚收益也增加了。”村民李庆松介绍说,村里现在用了“冷暖双棚”方法,再加上错开上市时间,冷棚蓝莓达到“一季两收”,暖棚蓝莓每亩能赚8万元。

在丘陵地种植蓝莓,听起来不可思议。因为这里土层较薄有沙、土壤偏碱性且保水保肥能力差,而蓝莓需要酸性、湿润的生长环境。朱孟村800亩蓝莓冷、暖棚种植地,用科技改写了“不可能”。

采用纯基质栽培和数智化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蓝莓的生长环境,光照强度,确保其温度、湿度、水肥等参数始终处于适宜状态。去年村里试点推广5G智慧大棚成功后,今年蓝莓产量从75吨升至150吨以上,全村蓝莓总产值突破2000万元。

“我们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使用生物菌肥,成功改良了丘陵地带的土壤。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控制蓝莓生长精细化管理,让村里人工成本降低了25%。”班庄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办公室副主任刘瑞介绍说。

种植蓝莓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近年来,朱孟村抓住文旅产业发展机遇,依托抗日山景区和石梁河水库每年50万人次的客流资源,打造蓝莓采摘园、水库鲜鱼品尝等农旅融合项目。去年,村里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收入超过100万元。

从丘陵地到生机勃勃的“蓝莓园”,当地用生态保护、科技赋能书写了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这片村里的“蓝海”,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南宁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