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65/2025-00090 | 信息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其他 |
发布机构: | 赣榆区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5-02-05 |
文号: | 赣营商发〔2025〕1 | 重点领域: | |
信息名称: | 赣榆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览: | |||
时效: | 有效 |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找准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路径,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经研究,决定进一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创新评价为突破,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涉企服务,及时探索推广成熟经验,进一步擦亮“榆快办”品牌,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生态为冲刺“千亿强区”夯实基础。
二、重点任务
(一)深化“承诺即开工”,推进工程项目极简审批
牵头领导:张锐
牵头单位:区数据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工信局,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以项目预审意见为通行证,容缺评估评价手续,先行办理交地确认书。工业项目取得交地确认书、规划总平图和审图一审意见后即可办理开工手续。推广线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全年办理承诺开工项目20 个以上。进一步压减第三方中介服务成本,全面梳理项目建设周期评审、评估、审查、验收等“第三方”服务事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第三方”成本压降20%以上。成立企业服务中心,设置重大项目专职代办员,全链条跟踪代办工程建设手续,全生命周期服务重大项目。
(二)完善“综合查一次”,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
牵头领导:张锐
牵头单位:区数据局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区各涉企执法
部门、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严格落实“综合查一次、一次查综合”“检查事项清单化、清单之外无检查”工作要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一码严准入、一表限范围、一个科室减频次”等重点工作举措。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不同行政检查且可以同时开展的,原则上实行跨部门联合检查。除有投诉举报、上级交办、其他机关移送等线索或重点领域专项行动部署等情形外,同一部门对同一监管对象检查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两次。加强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非现场监管方式,减少入企检查次数,切实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创新监管“透明化”,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牵头领导:张锐
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数据局、税务局、
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区各涉企服务部门、
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打造全区建设项目用地监管系统,构建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全周期透明化监管,全面提高用地保障效率。采取与项目差异化需求相匹配的“标准地”供应模式,四大园区分别储备土地500 亩以上,各镇分别储备土地50 亩以上,全年通过追加投资、项目嫁接、收回储备等方式盘活利用低效用地1700 亩以上,完成项目用地保障3000 亩以上。同步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项目用地保障专项协调机制,精准帮办助力项目加速落地。
(四)税务服务提质效,多措并举惠企利民
牵头领导:张锐
牵头单位:区税务局
责任单位:区各涉企服务部门、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做精做实纳税服务,审慎包容涉税监管,进一步疏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解决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业务问题。成立数电发票赋额专班,提升发票赋额办理时效,由法定5 日内办结压缩至3 日内办结。压缩退税时间,审核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退税资金到位。严控检查频次,一年内对同一纳税人下户检查一般不超过一次。体现宽严相济,确保不予处罚占全部行政处罚的比例达到90%;在非不予处罚事项中,对违法情节相对较轻且及时改正的税务违法行为适用相对较低的处罚标准比例达到90%。
(五)深化历史问题化解,拓展产权登记范围
牵头领导:顾绍波
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工信局、教育局、财政局、科技
局、住建局、数据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
消防大队,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系统总结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权遗留问题化解工作经验成效,拓展延伸办理范围,详细摸排梳理工业企业、教育、国企资产、村集体等不动产遗留问题,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完成时限。加强部门联动,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处置项目库,对存在的问题一事一议。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形成具体化解流程。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产权应办尽办,力争全年化解项目库中产权遗留问题60%以上。
(六)树立“益企榆跃”品牌,建立“政企学研银”常态化交流机制
牵头领导:顾绍波
牵头单位:区发改委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金融)、数据局、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管局赣榆支局,区各涉企服务部门、各镇(园区)目标举措:畅通政企交流沟通渠道,发布区长、局长“一键通”联系方式,分主题每季度开展一次政企交流活动。建立常态化问题收集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营商主体监督作用,按照“收集问题、核对确认、追踪监督、落实反馈”的全周期原则抓好责任落实,确保企业合理诉求100%办结反馈。推动“政银企”深度融合,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年金融机构实地走访企业10000家以上,对符合信贷要求企业“应贷尽贷”,实现企业贷款余额550 亿元以上,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0 亿元以上。进一步优化增加“园区保”白名单企业数量及范围,资金使用总额度1 亿元以上。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前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满足市场主体对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需求,探索完成区级科技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
(七)优化12345 企业服务机制,实现“2110”惠企零距离
牵头领导:张锐
牵头单位:区数据局
责任单位:区各涉企服务部门、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强化12345 热线“2110”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机制,聚焦企业诉求,从及时响应、限时办理等方面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工作提速升级,全年企业诉求及时签收率100%,按时办结率100%。坚持“一线办理、闭环督导”,加大企业诉求办理、督办力度,办理满意度达95%以上。广泛宣传“2110”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机制,打造企业诉求办理常态化平台,进一步拉近政企距离,全力为企业靠前服务、解忧纾困。
(八)开发“榆快办”服务软件,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
牵头领导:顾绍波
牵头单位:区工信局
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发改委、商务局,区各涉企服务部门
目标举措:开展域内企业产品线上“云展销”和线下产品对接会活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开发“榆快办”服务软件,动态发布重点企业产品需求、产品供应、外协加工等信息,推动企业拓展域内市场。“榆快办”服务软件同时提供政策解读、难题会办、招商引资、免申即享、项目流程跟踪等服务,涵盖企业手续办理、用工招聘、诉求解决、奖补申请等功能,提供开放性、便捷性、综合性的线上政务服务。
(九)推行涉企“监管+服务”模式,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牵头领导:谢斌
牵头单位:区司法局
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各涉企执法部门、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制定涉企执法免罚、轻罚、减罚和高频违法“3+1”清单,源头防范乱检查、乱罚款现象发生。出台涉企执法规范指引,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优化协同复审机制,组建评估会审小组,对重大执法决定实行经济影响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探索“三书同达”,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整改建议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避免“罚后不管”“盲目整改”。强化执法异常问题动态分析,定期开展入企执法与罚没收入数据比对,建立覆盖各镇(园区)的涉企执法监测点,常态化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对执法异常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十)村级证明“云开具”,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牵头领导:张锐
牵头单位:区数据局
责任单位:区各涉企服务部门、各镇(园区)
目标举措:聚焦小微企业和群众创业的基层证明需求,全面梳理、核对134 个村级证明事项。依托“1+4”平台构建村级证明“云开具”系统,开放“苏服办”APP 和“我的连云港”APP 申请入口,实现村级证明线上申请“一次办”,线上反馈“即时享”。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机制,区、镇、村三级服务大厅同步线下受理,手机端APP 实现24 小时线上申请,减少企业、群众开具村级证明的跑动频次和办理时间,提升获得感满意度。
三、工作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重点工作高效开展。相关区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发力,区发改委抓好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各牵头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扛起牵头责任,会同责任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将各项任务明确时限、责任到人。各镇(园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主体,紧抓重点工作开展机遇,深入企业收集问题,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注重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知晓度。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作用,及时发布各项重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和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