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备受瞩目的2025上海国际蟹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世贸馆举行。本届博览会汇聚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新疆、山西、陕西、湖北等全国多个省份和直辖市的200余家企业及单位参展,共同打造一场蟹产业的年度盛会。
“赣榆梭子蟹”携其地标产品的独特魅力与雄厚的产业实力精彩亮相,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舌尖上的海洋
一只蟹的沪上之旅
10月17日清晨,上海世贸馆内人声渐起。在1B05展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来自我区最后几箱梭子蟹装上“名片卡”(源头产地品种介绍二维码),将其安置妥当,晶莹的水珠在蟹壳上滚动,灯光下折射出金属般的光泽。“这几只可是我们的‘参赛选手’”,工作人员一边为参评“蟹王蟹后”的6只梭子蟹整理“妆容”,一边笑道,“你看这对大钳子,多威风!”
上午9时,2025上海国际蟹产业博览会正式启幕,世贸馆瞬间被人潮淹没,而“赣榆梭子蟹”的展台前更是早早排起了长队。
“滋啦——”随着一只只梭子蟹滑入热油,金黄的蟹壳与热油相遇,迸发出诱人的声响。浓郁的鲜香如涟漪般在展馆内扩散,引得过往观众纷纷驻足。
“太香了!”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李女士深吸一口气,“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渔村吃到的现捞海鲜。”她接过刚刚出锅的煎蟹,轻轻掰开蟹壳,饱满的蟹黄顿时映入眼帘。“肉质紧实,汁水鲜甜,就像刚从海里捞上来一样!”
在展台另一侧,上海海洋大学的研究生田洪艳和同学们正仔细品鉴着清蒸梭子蟹。“你看这蟹肉的纤维,多么分明;尝这蟹黄的醇厚,回味无穷。”她转向同伴们,“我们都该为这样的家乡味道点赞!”
来参展的我区工作人员陈波穿梭在人群中,不时为客商介绍产品。“从开馆到现在,我们的煎蟹已经补了三次货。”他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笑容满面,“不少外地采购商品尝后当场就下了订单。”
“为什么‘赣榆梭子蟹’这么鲜美?”面对观众的疑问,现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我们所在的黄海海域,冷暖洋流交汇,饵料丰富,加上适宜的水温和盐度,造就了梭子蟹独特的鲜美风味。”
领军企业集结
展现海头蟹产业硬核实力
我区此次组织了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展,全方位展示“赣榆梭子蟹”从精深加工、活鲜流通到电商供应链的完整产业链条。
连云港海娃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海娃食品深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高校共建研发基地,创新开发蟹黄酱、醉蟹等系列风味产品,年产值超4500万元,是集收购、暂养、研发、加工、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连云港景华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海头镇具有代表性的梭子蟹供应链企业,景华食品在梭子蟹的鲜活集采、中转批发、冷冻加工领域实力雄厚,产品销往全国,年总产值超7000万元。
海头镇涌鑫冷库:拥有大规模养殖基地和3000吨级低温储存库,年加工运营活蟹及冻蟹高达6000吨,总产值约1.5亿元。公司深度整合直播电商供应链,为网红达人提供源头选品、品控及存储服务,推动了电商产品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连云港循文实业有限公司:作为“连天下”品牌优选企业,循文实业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产品线丰富,涵盖多种梭子蟹制品及海鲜调理品,年产值超4000万元。
这四家企业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赣榆梭子蟹”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蟹”甲天下
地标产品底蕴深厚
“赣榆梭子蟹”因其头胸甲呈梭子形而得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生长于黄海之滨的优越海域,得益于适宜的水温、盐度以及冷暖洋流交汇带来的丰富天然饵料,造就了其“肉质细嫩、洁白、鲜美”的独特品质,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
在烹饪上,“赣榆梭子蟹”吃法多样,可清蒸、香煎、快炒,亦可炖酱、炒年糕、煮豆腐。其中,清蒸最能保留其原汁原味,膏黄丰腴,入口即化,佐以姜醋更是去腥提鲜,风味独特,已成为赣榆沿海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符号。
产业规模庞大
经济效益显著
“赣榆梭子蟹”年产量稳定5.6万吨左右,2024年销售总额达31.99亿元,地理标志产品产业产值高达235亿元,已成为华东乃至全国最大的梭子蟹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每年为万余从业者带来可观收益。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全区拥有6000名销售网红和370余家大小冷库,其中海头镇电商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日均发货量20万件,成功带动2万余人就业创业,先后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相关荣誉。
品牌荣誉加持
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赣榆梭子蟹”品牌建设成果斐然。自2010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启动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4年,其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项目成功通过省级验收。
此外,“赣榆梭子蟹”及衍生产品屡获殊荣,先后入选“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江苏地理标志产品30强”,并获得“最具人气产品”“最佳电商营销产品”等称号,其品牌建设经验还入选了国家商标品牌优秀培育案例。
此次亮相2025上海国际蟹产业博览会,不仅是“赣榆梭子蟹”展示其卓越品质与全产业链优势的绝佳平台,更是其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契机。(张南宁 王海涛 孙浩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