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了,天气渐凉,而赣榆实验小学门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却让秋意渐浓的校园涌满爱的暖流,令全校师生大加赞赏,让社会各界为之感动。只见一位家长带着锦旗来了,送给该校一位教师,又一位家长来了,将锦旗送给了另一位教师。他们都握住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千言万语表达不尽感激之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家长朋友非要如此劳神制作锦旗?又是哪两位教师获得了家长的这份最高褒奖呢?
事情起因还得从头一一说起。
王怀明是三(10)班班主任,2000年调入该校工作,多年担任双班数学教学工作,当班主任也十多年了,一直兢兢业业、躬耕教坛。10月30日(周一),对王怀明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按部就班地上课、管理班级,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普普通通的一天,却让他亲历了惊魂一刻,也成为了他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天。
下午第三节课,王怀明正在上课。他看到李同学突然站起来,表情痛苦,几乎说不出话了,嗓子里只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王怀明大吃一惊!一下子从讲台前冲了过去,直接站在李同学身后,双手抱住他上腹部,连续用力往斜上方捶击了几下,班里的其他同学都被老师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懵了。可是,王怀明知道,李同学的异常表现说明他可能被异物堵塞气管了。时间就是生命,不能容许半点迟疑,王老师连续用力地捶击着。只听“啪”的一声,李同学的嘴里喷出来一个东西,掉到了课桌上,他顾不得先看是什么东西了,着急地问李同学感觉怎么样了,李同学表示,刚才喘不上气来,现在好了。从李同学站起来求助到气管里的东西喷出来,大概15秒到20秒左右的时间。在询问李同学还有什么不适后,王怀明这才赶忙查看李同学喷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原来是中性笔笔帽上的一个小配件。
王怀明回忆说,等他回到讲台,才意识到刚才是多么凶险的几十秒,当时几乎是条件反射一样,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了李同学,让死亡与孩子擦身而过。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他在班里借着这件事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回到办公室,他把卡喉的异物拍了照片发到家长群里,向家长们简单叙述了发生的事情,告诉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注意安全。“有此良师,娃之所幸!”家长群里,家长们非常感动,纷纷点赞。
放学了,李同学家长打来电话,感谢王老师救了孩子一命,说着说着就哭了。王怀明说:“都是分内之事,不用客气!孩子安全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
仲崇柱自2008年调入该校工作,2017年起,担任学校安全办主任。多次被评为校园安全管理先进个人。仲老师做事认真细心、思维缜密,遇事沉着冷静,应变能力强。
那是10月12日,仲崇柱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在校门口巡查、看护、疏导学生。
大约7:50左右,细心的仲崇柱发现,在进校园通道处并夹在同学们中间,有个小男孩边吃包子边哭哭啼啼、跌跌撞撞地随着同学们往前走。他见小男孩个头不高,从穿着打扮上看,不像小学生,也就三四岁的样子。多年从事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仲老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小男孩应该是和大人走散了。他迎上前去,将孩子揽在身边,询问周围的同学,大家都说不认识。他又问小男孩从哪儿来的,小男孩也说不清楚。仲崇柱和门卫值勤的保安打了声招呼,就手拉手领着小男孩向学生通道入口处走去,边走边喊这是谁家的孩子。直到在红榆伞志愿者岗亭附近,才见到了心急火燎的家长,弄丢了孩子的家长原地不知所措,说再找不到孩子,就要报警了。家长拉着仲老师的手,千恩万谢。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时刻在路上。学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全员参与,安全意识早已牢牢地扎根在师生心中。这可谓是:危难之际显身手,细微之处见真功,人间自有真情在,实小校园充满爱。(廖玉琪 穆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