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塔山镇:“文明之花”常盛长开
发布时间:2024-07-23 16:19 信息来源:赣榆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字号:【

近年来,塔山镇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摈弃陈规陋习,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社会新风尚,文明新风吹遍塔山村野阡陌。

践行文明风尚 从“村规民约”开始

盛夏时节,走进塔山镇土城村,楼房错落、绿树成荫、果香阵阵。“破旧俗,除陋习……”在村部雪白墙面上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近年来,这部由该村村民共同研究、共同编写、朗朗上口、操作性强的原创《村规民约》已成了全村的共识,也成为了办理红白喜事的主要标准。

“过去遇到喜事、丧事,大家碍于‘风俗习惯’,不得不大操大办,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后,我们有章可循,既减少了铺张浪费,又减轻了群众负担。”土城村党支部书记邵长军说。

今年,土城村村干部孙泽母亲过世,孙泽与兄弟姐妹商议,带头践行村里的村规民约,按照标准为逝世父亲办了简单的葬礼,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赞许。此外,该村还大力推广移风易俗“红黑榜”,通过公示“先进”和“后进”,来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

时间费用“双减半” 红白喜事简办成风

说起以前办丧事的习俗,几位村民打开了话匣子。“前些年,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情往来越来越重,随之而来的还有生活压力。”墩前村村民王从良说,“以往操办一场丧事要3天左右,每桌上发放的香烟成本差不多100元,攀比之风盛行。”“我们平时在外打工,村里办事的时候常常要赶回来帮忙。”大洼村的张伟说道,“如果不回来,担心以后自家有事没人帮忙。”

2023年以来,塔山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制定了《农村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各村立足实际、制定统一标准。如今,办理丧事程序简化,费用也减少了。墩前村支部书记张宜河表示,如今丧事活动缩减在2天内完成,费用节省8000元左右。

除了丧事简办,喜事走“务实风”也被村里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每桌宴席不超500元,随礼封顶300元成为统一标准。”塔山镇组织委员苗润刚介绍道,“村干部和普通党员带头执行,是移风易俗得以迅速推广的关键。”“以往总担心酒席菜少了、红包给少了没面子,现在大家都一样,心里没了负担。”太平村孙运涛说道。

简办红白喜事蔚然成风的背后,是塔山镇政府有效引导的结果。利用“公共组织”倡导新风、推行新标准,村民少了“怕别人说闲话”的担忧。

积分超市“积”出新风尚 “换”出好民风

翻开小莒城村的积分登记表,在册人数在不断增加,少则10分,多则1000余分,积分事项涵盖了移风易俗、秸秆综禁、志愿服务、敬老孝亲、家庭和睦等多个方面。

“我们以积分奖励为导向,对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等工作进行量化,引导村民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小莒城村党支部书记王官起说道。

在村委会的“积分兑换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并明码标“分”,村民根据村委会统一制作的“积分券”兑换所需的生活物资。

“闲暇时候,我会参与村庄的环境整治,每天可获得积分10分,分数虽然不多,但是很有荣誉感。”村民樊大志一边清扫秸秆一边说道,目前他的积分已经达到300分。除了积分,村委会还设置减分项,如不赡养老人、不遵守移风易俗规定、存在赌博行为等。

润物细无声,文明乡风入民心。如今的塔山环境优美,风清气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明镇。(柏凯楠)